北京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0701街区)A#地块第一标段

2024-08-28 14:16

北京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0701街区)A#地块第一标段

BIM优秀获奖项目/北京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0701街区)A#地块第一标段


北京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0701街区)A#地块第一标段位于北京城市副中心0701(街区),总建筑面积约37万平米,由8个地块,32栋住宅楼、9栋商业+1个幼儿园组成。共计1910户。为0701街区内最大体

量的全产业化住宅项目。由北京建工城乡集团有限公司承建,北京华策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担任BIM咨询和信息化平台建设应用,为项目提供数字化智慧建

造服务。

2022年7月荣获2022年度北京市建设工程智慧工地技术应用评价AAA级

2022年9月荣获第二届“新基建杯”中国智能建造及BIM应用大赛施工组一等奖

2023年5月荣获北京市工程建设BIM成果I类奖

2023年11月荣获第十二届全国BIM大赛一等奖

2023年12月我司联合项目自主研的预制构件全过程数字化质量管理系统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一、项目重难点及信息化解决方案

项目应用亮点

BIM应用

由于现场施工环境复杂多变,场地大小不同,使得构件存放的地点和存放量也有所不同。因此,就必须确保构件存放的安全和合理性,才能充分的利用

场地的优势。我们利用BIM模拟施工场地环境,根据构件的大小、存放量等进行科学合理的存放。真正使总平布置方案从纸面到实物实现无差异实施。在

保证科学、合理的同时兼顾了节约、美观,为创建施工标准化管理工地和绿色工地创造有利条件。

项目早在BIM管综深化阶段,项目机电工程师便提前介入,解决工程实施问题,保证深化结果满足设计、施工需求,真正达到BIM指导施工的目标。通过建立BIM技术工作机制、BIM会议制度及管综深化流程制度,保证各方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动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后续的可用性。

本项目区别于传统项目,采用BIM模型直接指导施工。我们通过对现场工程师、工长、劳务人员进行BIM操作培训,配备移动端电子设备,能让其实时查

看操作模型。项目BIM工程师每天亲临一线核查模型与现场的一致性,保障管综工作的顺利进行,极大程度提高施工效率、降低返工率。

装配式建筑项目需要对构件进行精细化拆分及深化设计以保证能够达到设计要求,引入BIM技术协同装配式建筑构件深化设计,是借助BIM信息化、可视

化的优点来满足深化设计需求,利用BIM技术方面可以优化整条深化设计产业链,从设计、生产、施工、运维各流程出发将传统复杂的深化设计流程体

化,在流程上做“减法”;另一方面是将建筑部品部件信息化、数据化,将各流程有关建筑、结构、机电、装修的信息集成到BIM平台这一载体上,使建筑

信息透明化、立体化、多维化,在信息维度上做“加法”,基于BIM的装配式构件深化设计流程通过运用BIM技术,分析深化设计构件的参数数据,根据各系

列行标规范的指导确定整体设计方案。

构件数字化跟踪

北京城市副中心住房项目(0701街区)A#地块第一标段项目以“智能建造”为切入点,基于装配式建筑独特的“接货验收”环节,自主研发了移动端终端+数

字化平台“一码到底”的质量管理系统。

结合软硬件设备使用,基于BIM集成数据支撑,打通建设方、设计方、施工方以及各分包商应用系统,使系统数据共享,对构件设计、构件生产、运输、现

场安装及验收等状态信息及时采集分析,确保建筑建设过程中质量监督和控制实现构件全过程精细化管控。

通过简单扫一扫、点一点实现现场构件全流程质量管理、数字化跟踪与安装,做到各环节验收数据“互联互通”,实现质量、进度的有机联动及动态控制,让

构件管理有“质的飞跃”。

在建设方、施工方、设计方、构件厂等各参与方配合下,基于本项目的落地,真正实现通过数字化转型给项目带来管理效益。通过项目在数字化平台的赋

能,在建设方及项目负责人的推动下,已组织多次大型培训交流及推广使用,得到在企业、项目及副中心各地块项目认可。

3.项目智慧建造中的“双碳”实践

建筑业作为我国和民生紧密关联的重要产业之一,承接了我国“新城建”的重要部分。一直以来,我国建筑业碳排放量占全国总碳排放量的1/3 以上,我国每年新增建筑面积约20亿平方米,

从建筑的建材生产运输、建筑施工、建筑运行、建筑拆除到废料回收处理的全生命周期,都会产生碳排放。

“低碳”可以说是未来建筑行业发展的主题词。在“绿色低碳” 成为高质量发展“底色”的今天,在装配式建筑高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在实现“双碳”目标的新征程上,绿色建造是建筑业实现“双碳”目标

的必由之路。

利用BIM技术辅助全专业设计,提前解决各专业深化问题,辅助指导施工,减少生产出错及返工率,从源头减少碳排放量。

对于重要的竖向构件深化,将BIM与“构件深化设计流程” 相融合,通过在流程上做减法,在信息维度上做加法,提升构件生产的效率与精细度

在项目土护降阶段,存在拆迁遗留下的建筑及生活垃圾。项目通过垃圾的《开挖》《筛选》《分拣》《分类》《资源化利用》,将建筑渣块运输至

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站回收再利用。通过BIM+GIS技术合理规划运输路线,降低尾气排放。

方案阶段,分别对土方开挖交通组织部署、跳仓法施工、群塔施工、模架支撑等方案进行BIM三维模拟交底工作,在缩短工期、减少垃圾的产生、降低

设备运作时长、避免返工与材料浪费。

临时设施是施工现场的必要设施,项目以临时设施全装配为突破口,借助BIM技术,将装配式马路块、装配式围挡、装配式挡土墙等临建设施模块化、标准化、精细化,做到临建设施的全装配。从本质上提高临建施工效率,提升周转率,降低项目用工、用料成本。真正从临设搭建

开始就做到节能减排。

在我们始终坚持“让人少跑、让数据多跑”的《智慧工地》建设初衷下,初步实现了“双碳”革命。项目也阶段性的实现了管理效率提升40%的目标,原

有5~7天的业务审批时间缩短至1~2天,装配式结构施工的构件管理更是“质的飞跃” ,实现了弯道超车。”全流程质量管理信息化平台的应用”也为后续装配式结构施工的质量控制增添了新手段。

项目真正通过软件和数据,打造出了一条数字化的生产线,把建筑行业提升到现代工业级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