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新城第18街区601-6017地块公租房项目

2024-08-28 14:21

BIM优秀项目/顺义新城第18街区SY00-0018-6015~6017地块公租房项目

顺义新城第18街区SY00-0018-6015~6017地块公租房项目位于北京市顺义区后沙峪镇,总建筑面积37.2万㎡,其中地上建筑面积24.6万㎡,地下建筑面积12.6万㎡。由14栋单体住宅楼、2栋增配楼、5栋配套楼及地下车库组成。总用地规模14.4万㎡,建设用地规模9.8万㎡。

项目由北京市住宅产业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承建,为EPC工程总承包,做好设计、采购、施工的协同是项目施工组织的难点;实现各个阶段BIM模型信息的统一及传递,提高项目信息传递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是工程BIM工作的难点。

一、 BIM深化工作机制

基于EPC管理模式,在BIM管综深化阶段,施工提前介入,提前解决工程实施问题,保证深化结果满足设计、施工需求,真正达到BIM指导施工的目标。为此建立BIM技术工作机制、BIM会议制度及管综深化流程制度,保证各方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动态,确保模型的准确性和后续的可用性。

建立来往问题沟通记录表,确保问题及时得以解决。采用问题与BIM模型构件双向关联,通过问题在BIM模型中定位,实时查看各专业相关问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随时记录深化、协调问题,达到问题可追溯,可统计分析。各方针对问题展开讨论回复,形成闭环,以供后期查看,资料归档。

二、BIM实施成果


1、各阶段标准建立

2、BIM管综落地实施

方案制定:根据项目情况制定管综排布原则,管综深化工作开始前,根据管综排布原则,BIM制定三维管综排布方案,协同设计、施工召开机电专题会。

将施工需求前置,依据各方需求,沟通协商敲定初步深化排布方案


根据最终制定的管综排布方案,基于BIM模型进行管线综合排布工作,对管线进行经济性路径优化,以降低成本、保证净高要求。

对净高不足及路由不合理之处给出优化建议,召开BIM机电专题会,协通过设计、施工双方确认建议方案是否可行



同时应用EPC信息化平台,基于问题协同生成问题清单及问题报告,保障各方能够及时掌握最新的动态,在线进行图纸更新及下发,确保图纸的一致性模型的准确性及可落地性,深化模型出图(已出具523张图),同步给项目部用于指导现场施工及监理验收,设计参与项目落地全过程,真正达到由设计BIM继承应用指导施工的目的。

3、 施工方案模拟

利用三维模型对工程重难点及复杂部位进行工艺模拟,充分利用BIM三维可视化特点,加强设计与施工沟通,通过技术策划和前期的施工图纸深化设计及现场施工情况、进度计划,优化施工工序,辅助现场做可视化交底。

4、 新型精装体系信息化应用

技术交底:模型精细化搭建,将户内所有工序导入平台,基于BIM模型链接各界面,随时查看户型信息、交底施工工艺、效果图、工艺工法验收标准等,做到一模到底,管理人员做到在现场随时随地可查看工序流程,指导施工。

物料管理:结合现场实际管理特点,基于EPC管理系统自主研发了物料管理模块,便于项目从计划到进场签收到出库再到施工完成,按户型、按部位、分专业、分批次进行物料管理。同时,材料的领取与现场进度挂钩,为现场工作开展保驾护航,同步集采网管理,使材料价格、材料去向、使用情况一清二楚。


一码到底:基于平台生成二维码,在现场利用APP扫码即可完成每户质量巡检、质量验收等工作,并联动反馈进度,模型同步更新数据,显示进度节点完成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