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建筑业正处于深化改革、转型升级和科技跨越同步推进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国制造、中国创造和中国建造共同发力,推动着建筑业的高速、高质量发展。为了实现全领域、全过程、全产业链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筑业需要将新一代信息技术如BIM、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人工智能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随着BIM技术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的广泛应用,对BIM模型的细度要求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目前,北京市已经编制并发布了深化设计模型细度标准以及多个专业施工过程模型细度标准。这些标准主要围绕民用建筑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明确了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子分部工程竣工验收模型的细度要求。同时,规定了竣工模型中模型元素的几何信息、非几何信息以及模型和数据资料的关联方式。这填补了竣工验收阶段模型创建无据可依的空白,为基于模型的竣工验收资料的数字化存储提供了支持,实现了施工过程验收资料的可视化查询和调阅。这对于引导和促进北京市建筑工程数字化管理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北京市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了真实、可靠且有用的数据。此外,这也对于推动BIM技术在民用建筑工程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预制构件CDM标准》是以“构件数据化模型(CDM,存储标准)”为突破口,采用数据驱动,将数据存储与工程应用软件分离,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进行深入分析后所编制的标准。实现了一整套自主知识产权应用软件,取代国外BIM软件,实现了我国BIM技术研究从“跟跑”到“领跑”,为中国建造2035奠定了基础。该标准也是装配式结构设计、生产、安装技术人员的必备工具。
华策持续致力于对行业重难点的研究探索,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进行技术的迭代更新,将BIM及信息化在项目的落地使用撰写成行业论文发表,为行业人员提供经验参考,目前编写的《带瓷板装饰面预制构件质量精细化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已在《建筑技术》杂志“智能建造”专栏发表。
编写的《基于BIM助力大型装配式住宅项目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亦已被《第十二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获奖工程应用文集》收录发表。
为助力推动建筑工程行业的高品质发展,华策将持续积极参与相关标准的制定完善和实施工作,助力建筑行业迈向更高的可持续发展。